2012年11月18日上午,“2012中国储能电池技术与材料发展高峰论坛”在京圆满闭幕。这场由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电池联盟网联合主办会议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会议回顾
17日上午9点,“2012中国储能电池技术与材料发展高峰论坛”在中科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华民的主持下拉开帷幕。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秘书长刘彦龙发表重要讲话,并用战略性的眼光分析了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前景。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刘坚博士就储能电池在交通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做了分析探讨,指出储能技术的现状及交通储能的关键问题,就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电池材料而言,他本人觉得锂离子电池更适用于交通储能。在当天上午的演讲报告中,还有匆匆赶来的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胡学浩总工和远道而来的中共白银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袁崇俊先生。他们风趣幽默的语言引来大家阵阵笑声,现场一片热烈。张华民教授的报告更是受用,在他以自家房顶的太阳能装置为例给大家做储能电池的介绍时,很多人都唏嘘不已纷纷表示希望有机会去张教授家里一睹为快。

当天下午,与会的报告人员中,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领导季恒宽主任的坦诚和中国电科院电工与新材料研究所惠东教授的严谨互相辉映,博得了大家阵阵掌声。季主任主张在储能发展道路上中国要坚持自己的道路,相信自己,不要人云亦云。惠教授对中国储能的前景比较看好,在化学储能领域更看好锂离子电池。另外,与会的精彩演讲中还有来自清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的著名教授及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著名专家和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家,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对储能的技术进行了剖析和探讨。

次日上午,中科院物理所黄学杰博士的到来以及他诙谐的演讲将会议推向了高潮。中国集团18所刘兴江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刘庆国教授和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薛嘉渔教授分别就储能电池的材料做详细的分析探讨。会议在一片热烈的掌声和激励的讨论中落下帷幕。

精彩现场
此次会议承办方考虑周到,会议期间不仅留有足够的时间让与会人员与专家、与场外布展企业沟通和交流,还很体贴的为各位准备茶点。如下图(从左至右),最左边是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与专家在台上台下的问答;中间图片则是休息期间与会代表之间的互动;最右边的是与会代表与布展人员的交流(图片展示的只是会议的一个个小小片段,却足见会议盛况),会议热烈而有序,这种良好的氛围一直持续到会议圆满结束。会后很多与会代表感慨说,在此次高峰论坛上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会议总结
能源问题一直都是科技界、产业界和政府决策部门普遍关心的问题,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随着化石能源的不断减少,国家对能源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智能电网、新能源、电动汽车以及节能环保产业等多个新兴战略性产业上,而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关键则是储能的技术和材料。早在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已经宣布政府将斥资34亿美元启动“智能电网”项目建设;在我国2011年出台的第一部能源科技规划中,与储能技术和材料相关的事宜也多项被提及;迄今,许多国家都将大规模储能技术定位为支撑新能源发展的战略性技术;在我国今年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也特别提出要大力推进动力电池新技术。由此可以出,发展新的储能技术,寻找新的储能材料,已成为各国关注和支持的焦点,我国在新能源、节约能源的发展中对电池给予了很大的重视。 此次会议的及时召开,正确引导中国储能产业健康的发展,规范储能市场,为大家寻找储能材料指明了方向,为新技术新理念的传播交流搭建了平台。同时通过此次会议的举办,让广大电池企业、厂商结识了新朋友,巩固了老朋友,开创了团结奋进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