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干涸失效模式
从阀控铅酸蓄电池中排出氢气、氧气,水蒸气、酸雾,都是电池失水的方式和干涸的原因。干涸造成电池失效这一因素是阀控铅酸蓄电池所特有的。失水的原因有四:①气体再化合的效率低;②从电池壳体中渗出水;③板栅腐蚀消耗水;④自放电损失水。
1.1气体再化合效率
气体再化合效率与选择浮充电压关系很大。电压选择过低,虽然氧气析出少,复合效率高,但个别电池会由于长期充电不足造成负极盐化而失效,使电池寿命缩短。浮充电压选择过高,气体析出量增加,气体再化合效率低,虽避免了负极失效,但安全阀频繁开启,失水多,正极板栅也有腐蚀,影响电池寿命。
1.2从壳体材料渗透水分
各种电池壳体材料的有关性能见下表。从表中数据看出,ABS材料的水蒸气渗透率较大,但强度好。电池壳体的渗透率,除取决于壳体材料种类、性质外,还与其壁厚,壳体内外间水蒸气压差有关。

数值
材料
|
水蒸汽相对
渗透率
(%)
|
氧相对
渗透率
(%)
|
机械强度
|
拉伸强度
(Mpa)
|
缺口冲击强度
(KJ·m2)
|
ABS
|
16.6
|
0.35
|
21~63
|
6.0~53
|
PP
|
1.00
|
1
|
30~40
|
2.2~6.4
|
PVC
|
4.22
|
4.41
|
35~55
|
22~108
|
1.3 板栅腐蚀
板栅腐蚀也会造成水分的消耗,其反应为:

1.4 自放电
正极自放电析出的氧气可以在负极再化合而不至于失水,但负极出析的氢不能在正极复合,会在电池累积,从安全阀排出而失水,尤其是电池在较高温度下贮存时, 自放电加速。
2 容量过早损失的失效模式
在阀控铅酸蓄电池中使用了低锑或无锑的板栅合金,早期容量损失常容易在如下条件发生: ’
①不适宜的循环条件,诸如连续高速率放电、深放电、充电开始时低的电流密度;
②缺乏特殊添加剂如Sb、Sn、H3PO4;
③低速率放电时高的活性物质利用率、电解液高度过剩,极板过薄等;
④活性物质视密度过低,装配压力过低等。
3 热失控的失效模式
大多数电池体系都存在发热问题,在阀控铅酸蓄电池中可能性更大,这是由于:氧再化合过程使电池内产生更多的热量;排出的气体量小,减少了热的消散;
若阀控铅酸蓄电池工作环境温度过高,或充电设备电压失控,则电池充电量会增加过快,电池内部温度随之增加,电池散热不佳,从而产生过热,电池内阻下降,充电电流又进
一步升高,内阻进一步降低。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直到热失控使电池壳体严重变形、涨裂。为杜绝热失控的发生,要采用相应的措施:
①充电设备应有温度补偿功能或限流;
②严格控制安全阀质量,以使电池内部气体正常排出;
③蓄电池要设置在通风良好的位置,并控制电池温度。
4 负极不可逆硫酸盐化
在正常条件下,铅蓄电池在放电时形成硫酸铅结晶,在充电时能较容易地还原为铅。如果电池的使用和维护不当,例如经常处于充电不足或过放电,负极就会逐渐形成一种粗大坚
硬的硫酸铅,它几乎不溶解,用常规方法充电很难使它转化为活性物质,从而减少了电池容量,甚至成为蓄电池寿命终止的原因,这种现象称为极板的不可逆硫酸盐化。
为了防止负极发生不可逆硫酸盐化,必须对蓄电池及时充电,不可过放电。
5 板栅腐蚀与伸长
在铅酸蓄电池中,正极板栅比负极板栅厚,原因之一是在充电时,特别是在过充电时,正极板栅要遭到腐蚀,逐渐被氧化成二氧化铅而失去板栅的作用,为补偿其腐蚀量必须加粗
加厚正极板栅。
所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环境温度选择合适的浮充电压,浮充电压过高,除引起水损失加速外,也引起正极板栅腐蚀加速。当合金板栅发生腐蚀时,产生应力,致使极
决于正极板寿命,其设计寿命是按正极板栅合金的腐蚀速率进行计算的,正极板栅被腐蚀的越多,电池的剩余容量就越少;电池寿命就越短。